查看原文
其他

知乎正在做一个关于版权的理想化试验

2015-03-27 纪云 极客公园
点击上方“极客公园”可以订阅哦!


[核心提示] 版权这个难啃的问题,知乎打算用技术的方式更好地解决。

今年 1 月,知乎用户 @ 苏莉安 回答了「赞数除以字数」最大值的答案是哪个?的问题,在知乎上收到 6451 个赞,回答的内容轻松娱乐,在微信公众号上引发大规模转载。大多数转载都没有事先告知他,「不禁让人有些动了火气」,他写道,于决定维权,并在知乎专栏文章《》中记录了这次过程。

首先他通过搜狗微信搜索找到抄袭自己答案的文章,然后联系抄袭的公众号。最终他得到的结果是:约两成公众号支付稿酬,三成删文道歉,还有一半置之不理。

对那些置之不理的公众号,他将原文链接和侵权链接发送到 banquan@zhihu.com,授权知乎处理这件事,很快,所有链接里的内容都被删除。

以这种方式处理侵权问题,是知乎于去年 12 月开始在版权保护上的尝试。关于它的整个流程,知乎团队负责这件事的:

所有被侵权的知乎用户不必走原先复杂的举报流程,直接把原文链接和侵权链接发到 banquan@zhihu.com,并表示同意知乎帮助您维权(对,著作权维权需要授权我们,否则知乎代表不了您)。知乎侧核实整理收到的侵权内容,提取发布时间,进行相似度初步核实,并且提供知乎对用户身份的背书,发送给微信专门对接人员,微信侧通过系统识别,进行批量快速的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知乎承诺在 24 小时内回复,在 3 个工作日内处理回复。之前一周内可以处理 100 篇文章,10 周时间累积处理了 882 个公众号。

周源曾经在《知乎为什么》里说知乎这个团队解决问题的哲学是用技术去创造影响。上周,知乎便展示了在版权这件事上用技术创造出的新东西——知乎原创平台的 demo 版本,尝试用技术更好地解决版权问题。

什么是知乎原创平台

苏莉安为了维权做的包括找到侵权的公众号和文章,挨个联系公众号以及发送邮件这些事情在这个新产品中都变得非常简单。

这个平台在登陆时可以选择两个身份,作为用户以「我是作者」的身份登陆,这里就会显示你在知乎的回答哪些被转载了,哪些是疑似转载。那些标注被疑似转载的文章是知乎通过技术手段比对知乎的回答和微信公众平台里的内容找出来的。作为用户,如果你想对被标注疑似转载的文章进行维权,只要点击一下就可以。这时会弹出知乎收到你的举报的通知,之后你可以在这里看到维权的进展。

我们给用户背书,帮助用户举报,然后微信批量处理。如果用户自己举报太散太杂,而且微信没办法去核实这件事。如果我们的背书错了损害的是我们。」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解释。

在苏莉安的案例中,根据著作权相关定义,他的答案属于汇编行为,被他引用和汇编的短回答没有表示反对,则这种汇编属于合理使用范围。他采取的行动属于维护其汇编作品的著作权。

平台还提供另一个身份登陆,「我是媒体」。在注册时媒体需要提交认证资料,进去之后有一个使用页面,上面是聚合过的知乎内容,媒体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回答。这个账号在知乎中的行为会有信用记录和用户的评价,这样对其他用户来说就可以决定要不要让这家媒体转载自己的内容。

黄继新介绍,理想状态是用户对授权的设定和机构想要转载的请求都放在每个回答的下面,而不是每次都专门要跑到这个平台上编辑。

这个产品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试图让用户可以更方便的维权,还试图让授权变得更方便。

「打击抄袭并不能解决版权问题,传播和抄袭这两件事其实是一起的。」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说。这个发现源自知乎一直以来在版权这件事上的思考和尝试。

2 年前知乎曾经联合大网站和媒体发起过「保护原创、尊重版权」的倡议书,当时还是微博时代,用户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微信里获取信息。这个倡议在当时起到了一些作用,不过并没法真的解决版权问题。到了微信时代,微博中的抄袭照样延续下来。

知乎本身是一个信息免费分享的地方,用户免费回答、免费阅读,进而传播到互联网的其他角落。比如知乎自己就将站内的内容以「知乎周刊」的形式做成电子书放在 kindle 中供人免费下载阅读。

版权的本意是对内容创作者的保护,但也给信息的自由流动设置障碍。这些障碍不仅是知乎不愿意看到,作为内容创作者的用户也不愿意。

「我们做了很多用户访谈,发现 90% 原创用户的诉求和目的并不是要打死抄袭者,而是希望对方能打招呼,体现尊重。」所以版权问题就从打击侵权到如果让其他机构更规范地转载。侵权这个行为本身便说明转载的需求真实存在。知乎在对媒体的访谈中也发现,媒体希望获得授权,只是很多时候过程非常麻烦,而且成本很高。

自然地,出于解决版权问题的目的催生了原创平台这个产品。

它会给知乎带来什么?

在知乎做的一个抽样调查中,3000 个 500 赞同以上的回答里,99% 的内容被微信公众平台侵权使用。知乎 CEO 周源公布了知乎的最新用户数——1700 万,其中日活跃用户占 10%,这些人产生的大量内容成为互联网世界里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源喜欢将知乎比作一个城市,这个城市的理想居民是认真的、专业的、友善的,知乎为此在社区产品和运营上做了很多事,其中也包括在社区内保护原创。比如知乎答案被折叠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规范的使用他人的作品。

当这个城市变大后,它便遭遇了与外界的摩擦,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其中的居民。如果你去知乎上搜索「版权」,会发现上面有大量用户关于自己文章被侵权的讨论,其中不乏像张佳玮这种关注者众多的大号。

这么看,版权问题是知乎继续往下走时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黄继新在几年前就跟周源说「版权问题好痛苦」,周源的回答是「既然咱们是吃这碗饭的,发现用户价值后就得保护用户价值。」

按照知乎的说法,并不希望通过出版等跟版权相关的方式盈利。知乎定期推出《知乎周刊》,还出版了盐系列共 34 本图书,以及《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和《金钱有术》,其中《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是 2014 年畅销书。尽管如此,出版并不是知乎打算考虑的盈利模式。事实上,知乎打算先尝试的是原生广告,同时考虑为用户扩展新机会提供产品。

那么这个产品会给知乎带来什么?好的结果是它真的起作用了,所有的转载都会事先取得授权,用户心满意足。额外奖励是它甚至刺激了机构和媒体从知乎这里选择内容使用,使得知乎的内容传播得更广,用户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利益。但也有可能它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知乎自己不可能解决好版权问题,这个关于版权的实验依赖于微信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按照黄继新的说法,「第一次接入微信是想通过接入大平台的方式作为模版和示范,而微信是移动端大平台里动作最快意识最好的。」

这么做无可厚非,不过让其他平台也加入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况且,微信本身在版权的处理上也存在争议。比如不少公众号运营者都指出竞争对手利用这项规定进行不当竞争。版权这件事极其复杂,并非做出一个正向刺激就会有正向反应的事情,只有真的实行之后才能看出有哪些影响。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 3 年后大家都不用微信了呢?

现在产品的设想是先邀请媒体来使用,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媒体比较容易建立起规范的使用,有利于未来给企业推广规范的使用标准」,黄继新说。这也是知乎一贯做产品的方式:先小范围试用,然后扩大使用范围,再开放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知乎问答的侵权这件事上,媒体并不是最大一方。做媒体研究的魏武挥对此表示,「但凡有点采编能力的媒体至少不会把回答直接拿过来用,其实重灾区是文摘和企业号这些没什么内容生产能力的机构。」这些机构恰恰对版权的意识更差,这又增加了整件事的难度。

以上所有都是现实世界中的摩擦力,也是知乎原创平台这个理想化的产品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所有图片由知乎提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